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 | 人工智能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九)
发布人:团委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30   浏览次数:11

8月19日,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姜春秋带领“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走进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开展以“AI 点亮乡村梦,青春助农谱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首站来到德胜镇辽金文物陈列馆,锈迹斑斑的箭镞与纹路古拙的陶瓮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千年历史的见证,更是东北地域文化的根脉与灵魂。同学们或俯身细看,或举起手机扫描纹饰,热烈探讨如何借助3D建模、AR复原和区块链确权等数字技术,为沉睡的文物插上“云翅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科技”对话,就这样在辽金故地上热烈展开。穿行展厅,大家透过参观了解这片故地,心底涌起对先辈智慧的敬仰、对乡土未来的炽热信心,明白了只有真正走进这片土地、理解它的历史,才能让传统在创新中延续、让乡村在文化中振兴。

午后,师生一行抵达肖家乡小榆树沟村村委会,共同举办人工智能学院与小榆树沟村合作共建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仪式。活动有幸邀请到扶余市团委学校部部长徐虹骏出席见证。仪式现场,双方领导一致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协作、共促乡村发展,全力构建校村帮扶长效机制,推动专业技术落地扎根与乡村产业升级提质双向赋能、互利共赢。学院表示,后续将围绕村庄农业生产、电商运营等实际需求,持续开展智能监测系统搭建、数字技术培训等精准帮扶,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实践最后一站走进佳豪桃李采摘园。师生沿果园步道细致考察,指尖抚过饱满果实,一边倾听果农的种植困惑,一边用专业知识精准破题:针对“凭经验采摘、优质果率低”,建议引入手机智能检测小程序,拍照即可速判果实成熟度与品质;针对“灌溉施肥粗放”,提出搭建低成本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传输土壤墒情数据以实现按需供给。青春汗水滴落田间,化作实打实的助农良策,让颗颗优质李子不仅承载着丰收的甜蜜,更成为联结城乡、助力共富的暖心纽带。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扎实,人工智能学院将以“AI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方向,持续深耕实践服务品牌,切实彰显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 “调研、探索、实干” 过程中镌刻 “青春奋斗印记”,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深度对接,用真心感知乡村需求,用行动践行青春承诺,用热忱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