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组织学生赴长春市九台区,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实践团成员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珍贵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三下江南战役的峥嵘岁月——锈迹斑斑的枪械上仍残留着战斗的痕迹,泛黄的战地文书记录着战士们的英勇抉择,动态沙盘生动再现了战役中我方部队迂回穿插、奋勇歼敌的激烈场景。
成员们沿着展陈脉络缓缓前行,在变幻的场景中,深刻了解了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战士们如何克服恶劣环境坚守阵地,如何以灵活战术突破敌军防线,又如何用热血与生命守护家园。站在记载着牺牲将士名单的墙前,大家驻足良久,指尖轻轻拂过那些陌生却滚烫的名字,深切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的沉重分量。这场战役所凝聚的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精神,如同烙印般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使红色信仰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愈发坚定。

离开纪念馆,实践团一行来到马鞍山村村史馆,在乡村变迁的轨迹中探寻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推开村史馆的大门,“从贫困山村到振兴样板”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老农具展区里,破旧的犁耙、蓑衣见证了过去村民“靠天吃饭”的艰辛岁月;对比照片墙上,昔日泥泞的土路与如今整洁的乡村公路、过去低矮的土坯房与现在精致的民宿小楼形成鲜明对比;而在“红色引领振兴”板块中,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更是生动展示了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力量。在马鞍山村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蜕变历程中,大家深切体会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深刻价值。在这里,大家不仅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脉搏,更深刻领悟了“把红色基因融入发展实践”的深远意义,也更加坚定了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

学院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红色育人理念,将行走的课堂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未来,实践团将怀揣赤诚之心与责任担当,继续砥砺前行,在“红色吉林”这片沃土上,书写更多青年传承的动人篇章,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永续流淌。